“严禁校外留宿”“严禁未婚同居”“严禁从事非法陪侍活动”……近日,皇冠有贵州凯里学院的学生把学校最近出台的校内“十条禁令”内容贴在了网上,引发了学生和网友的热议。 “现在法律都没有非法同居罪了,学校凭什么发布这个禁令?”凯里学院大二学生钟文(化名)对澎湃新闻()说,除了情侣租房外,考研学生也是凯里学院租房“主力军”,禁令对这部分学生也造成了影响。 针对学生所反映的这一情况,贵州凯里学院的宣传部长王芳实12月28日对澎湃新闻称,“十条禁令”是学校学生处出台的,“出台这‘十条禁令’完全是出于对学生安全性的考虑。”并表示,DG游戏禁令内容在措辞上确有不妥,考虑修改。 一些专家也表示,凯里学院“十条禁令”的部分条款确实有些问题,即便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管理,也应该在与学生等协商后再做决定,这样可以使规定更人性化,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接受。 学校禁令禁止学生未婚同居、非法陪侍在学生所提供的凯里学院“十条禁令”照片中,除了一般对于打架斗殴、考试作弊、非法赌博等一系列违法违纪行为的限制之外,第四条“严禁校外留宿”、第五条“严禁恶意欠款”、第六条“严禁未婚同居”、第七条“严禁从事非法陪侍活动”等条例也赫然在列。 “十条禁令”最后注明,欧博注册“若违反以上规定将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 “十条禁令”已经被校方张贴在校内各类告示栏里。据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多名同学介绍,这些条例在学生之间以及有关凯里学院的网络论坛、微博里引起不小反响。不少人对“严禁校外留宿”“严禁未婚同居”争论激烈。 该学院的大三学生李一(化名)认为,“十条禁令”让他“忍无可忍”,“我对于‘严禁未婚同居’这一条就是想不通,我们也是成年人,有生理需要不可以吗?不让租房还不让在外留宿,如果禁令真的要这么实行的话,我真的无法接受。” “最近就已经有老师来女生宿舍查寝室了,欧博代理除了一些家比较远的同学,一些本地或者离家近的同学也不能回家住吗?”另一位凯里学院的在校生对澎湃新闻表示,学校出台的“十条禁令”很不人性化,让她无法理解。 针对“严禁恶意欠款”“严禁从事非法陪侍活动”等似有所指的禁令,凯里学院学生张少(化名)说,“学校也没办法,一些学生确实不按时交学费,有的甚至就赖着不交,学校最后都是以毕业证为‘要挟’才能逼他们补上学费。至于‘非法陪侍’,欧博官网字面意思你懂的,我没亲眼见过,但是听说确实有人做这种事。” 禁止校外同居误伤考研租房一族 除了一些学生认为“十条禁令”不人性和“限制人身自由”之外,另一批在校外租房考研的学生则认为,学校的规定有“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嫌疑。 大三学生金桐(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对澎湃新闻说,除了一些情侣外出租房,学校也有很大一批人是为了考研学习而外出租房,对于这些人学校难道也要处分吗? 金桐说,凯里学院的宿舍大多数都是四人间,难免会相互打扰,“而且宿舍晚上11点半就熄灯了,在校外租房对于准备安心备战研究生考试的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被质疑的同时,“十条禁令”也获得了凯里学院部分在校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其实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学校用禁令的方式规定,其实说明现在确实有不少学生没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也有学生说,“我感觉大学生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恋爱可以但也要有个度。” “学校的校风确实需要整顿一下了,但学校就这样出个‘十条禁令’,开开主题班会的行为,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真正想违规的人学校怎么拦得住呢?”李一认为,学校出台禁令的初衷是好的,但方法和内容仍有待商榷。 12月28日,凯里学院宣传部长王芳实对澎湃新闻就“十条禁令”的内容及在学生中引发的争议作出解释,“学校出台这个‘十条禁令’的初衷是为了在校学生的安全考虑,现在有学生反映,我们也觉得禁令内容在措辞上确实有不妥当的地方,我想让他们(学生处)改一改。” 王芳实称,现在大学生人身伤害的新闻频频发生,有大学生在外租房发生意外甚至死亡,学校在管理上也确实存在很大难度。 专家:校方出台规定需考虑学生利益 对于贵州凯里学院给学生开出“十条禁令”,澎湃新闻采访到二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对涉争论的条款也有不同的看法。 “《婚姻法》都没有禁止大学生未婚同居,校方却规定‘严禁未婚同居’,我认为校方的规定是违法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彭晓辉对澎湃新闻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写到: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因此,彭晓辉认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群体,在都还没有法定伴侣的情况下在校外租房同居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校方无需过多干涉。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社会学教授章友德则对校方制定这样一份禁令,更多表示理解。“大学生在校外租房、情侣同居的确会给校方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我就看到过一对在外同居的大学生情侣,因为对感情问题处理不当而在校外出租屋内自杀身亡,面对此类事件,学校肯定也要出台相应的规定加强管理。” 不过,章友德也建议高校在处理此类问题中需要转变思维,不能完全把大学生群体看作被管理者,应该与学生代表以及家长群体代表多方协商后再决定,除了站在校方立场考虑问题,也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防止再出现此类备受争议的“禁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