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个"学雷锋日":学习时代楷模 传承雷锋精神 中国新闻来源:湖北日报 2018年03月05日 12:20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湖北日报讯 图为:蔡常春(右一)带领团队在病房查看患者病情。 图为:“光满·爱心红丝带”服务队到随县均川镇第二小学开展“以爱防艾 呵护未来”主题活动。 图为:陈慧丽在窗口为群众办证。 图为:“胡吉伟班”同学志愿清扫校园垃圾。 2017年以来,皇冠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学雷锋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或以无私的奉献,或以平凡的感动,或以正义的力量,或以执着的坚守,续写雷锋故事,光大雷锋精神,一次次温暖人心,一次次感动社会,照亮了新时代的道德星空。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经各地各单位广泛推荐,湖北省委宣传部研究决定,命名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等23个单位为第四批“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杜诚诚等17名同志为第四批“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近日,中宣部命名第四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揭晓,湖北省两个集体和两名个人荣获表彰。现将湖北省委宣传部表彰名单及受中宣部命名的示范点及标兵的先进事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语言处方”点亮患者希望之灯 ——记武汉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蔡常春 “蔡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病痛,还医好了我们一家人的心病!”3月2日,52岁的环卫工人邓大姐感激地说道。 邓大姐口中的蔡医生,就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肝胆胰外科主任蔡常春。蔡常春是留美博士后,2013年,DG游戏他放弃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在诊治过程中,他视语言和药物、手术刀同等重要,用通俗的言谈及身体语言来向病人传达关怀、理解与鼓舞。几年来,他制作了百部PPT,通过细心的讲解、耐心的抚慰,让患者打开心结、重燃希望,被亲切地称为“语言处方医生”。 今年1月底,80岁的黄端芳老人拿着一摞影像片子走到蔡常春面前,还没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求求您救救我的儿子吧!”老人泣不成声地说,她的儿子被多家医院诊断为晚期胆管癌,只剩下半年时间。在仔细查看检查结果并反复与病人交流后,蔡常春判断病情可能有转机,手术还有机会。 为让老人放心,手术前两天,蔡常春再次把老人请到办公室,花两个多小时把事先做好的幻灯片一张一张地讲给老人听,告诉老人手术具体怎么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会怎样处理。老人听完后感叹地说:“蔡医生,你这样用心讲,欧博注册我都听懂了,我放心把儿子交给你!” 术中病检结果出来了,正如蔡常春事先判断的一样,没有癌细胞。听到这个消息,老人一家在手术室外哭成一片。当晚,黄端芳手写了一封十几页的感谢信,亲自送到医院。 “要说‘语言处方’有什么秘诀,就在于一个医生对生命要怀有敬畏,对患者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在蔡常春看来,“语言处方”并不难开,“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亲切的拍肩握手,医患之间的信任,就在这点滴的沟通中慢慢建立起来了。” 大爱无声 光满人间 ——记随县供电公司均川供电所“光满·爱心红丝带”服务队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象征着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国网随县供电公司均川供电所“光满·爱心红丝带”服务队,17年如一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扎根农村抗艾第一线,扶弱济困、传递光明、播撒希望,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爱之歌。 2001年4月,随县均川镇富家棚村发现一例艾滋病患者,欧博代理一时间,全镇人心惶惶、谈“艾”色变。关键时刻,时任所长兼党支部书记周仕喜一声号令:“谁都可以走,共产党员不能走!”在他带领下,供电所成立服务队,立即进村入户,着手恢复中断的网改工程。 在均川供电所17名共产党员带动下,15名村电工陆续站了出来。他们兵分三路,六上富家棚,五进湾垱冲,二渡曾家河,于2001年11月顺利完成均川镇农网改造任务。 17年来,服务队将散居全镇135个供电台区的194个病患家庭,划定为党员特别责任区,共帮扶贫困村4个,资助贫困生18个,捐助资金23万余元,累计资助特困村网改物资价值50余万元。 服务队员把患者当家人、把艾滋病集中区当家园,上班途中,他们骑摩托车顺道把艾滋病孤儿送去上学;农忙季节,他们会带领家人主动帮助患者割麦插秧;有的为患者家庭当起“电力红娘”……每位队员身上,欧博官网都有着与患者真情相连的动人故事。 2015年来,服务队响应精准扶贫号召,每年选取2户艾滋病患者特困家庭,为他们免费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投入使用后,年发电量约3500度,年收入约3000多元。2017年,服务队投入帮扶资金3.2万余元,为6户艾滋病家庭捐助桃树苗1200余株,并提供种植技术、销售渠道等一条龙帮扶,帮助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脱贫。 便民纸条架起党群“连心桥” ——记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处政务窗口首席代表陈慧丽 “这是您的证件,请收好。”3月1日,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驻“市民之家”窗口代表陈慧丽面带微笑,将“两证”交到前来办证的市民手中。“我的工作既平凡、又普通,就是在政务窗口负责审核资料,发放房屋土地证。”陈慧丽介绍,窗口工作环境嘈杂,工作繁琐,每天的工作就像复读机,同样的话语一天要重复无数次,有时还会遇到一些责难、辱骂,但想到老百姓办证的迫切心情和难处,就一直坚持下来,无怨无悔。 在这个平凡岗位上,陈慧丽兢兢业业服务了13年。13年来,她办理了30余万份土地证无一差错;接待数十万办证群众无一投诉。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每当遇到对办证程序不熟悉的市民,她都会用一张纸条写上办证需要的资料和她的手机号码,叮嘱对方有不清楚的地方随时电话联系。“写张纸条提醒几句只花1分钟时间,但办事群众却可以少跑许多冤枉路。”陈慧丽说,10年来,这样的纸条她写了万余张,从写第一张纸条开始,她的手机号再也没有换过,并且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方便有需要的群众来电话咨询。 纸条虽小,却小中见大,它拉近了政府部门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架起了一座拉近党群关系的“连心桥”,现在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纸条姐”。“我刚参加工作时,因为房屋过户需要本人到场,曾经有老人躺在担架上前来办证,我看了心里非常难过。”陈慧丽说,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万一老人在办证路上有个闪失怎么办? “我对自己说,这样不行,必须得改!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出去,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呢?” 就这样,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办证窗口开辟了“绿色通道”,推行了“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这类人群办证难的问题。 十六载接力传承英雄志 ——记华中科技大学“胡吉伟班” 2001年,为救一名落水儿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二年级学生胡吉伟纵身跳入冰冷河水。孩子获救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 2002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胡吉伟班”创建。如今,接力棒已传至第六届,192名学生先后在这里受英雄气息熏陶,传承弘扬英雄壮志。他们捐资助学,坚持看望慰问独居、孤寡老人,深入贫困山区考察调研,积极参与各种义工行动,用爱心温暖着弱势群体。“心怀祖国与人民,拥护党的纲领政策,有崇高的道德追求。”作为全国第一个因德而生、以德为先的班级,“胡吉伟班”这条创建标准始终未变、排在首位。16年来,6届“胡吉伟班”的成员们一直在用行动传递着胡吉伟及“胡吉伟班”精神,以爱心服务社会。 2013年初,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师张奶奶因老伴忽然去世备受打击,孩子都在国外无法常伴左右,终日情绪低迷。第五届“胡吉伟班”的同学们克服课程多、学业重的困难,每周2次到张奶奶家陪伴她、悉心服务,一做就是两年。直到现在,部分同学还和张奶奶保持着联系。 第三届“胡吉伟班”同学在入学后,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分别成立了考四六级、考研、出国考试的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共享学习材料、分享备考经验。最终该班的19名同学中,6人申请到了国外知名高校,9人选择在国内高校继续深造,4人成功入职心仪单位,就业率达100%。“胡吉伟班”极高的班级凝聚力,带动了每个成员健康发展。近年来,“胡吉伟班”涌现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者、宝钢教育基金特等奖获得者、荆楚十大新闻人物、省级优秀共青团员、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 让雷锋精神闪耀新时代的光芒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今天是3月5日,第55个“学雷锋日”。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这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已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学习雷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持久性活动。穿过波澜壮阔的岁月转换,雷锋精神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进的脚步,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心,凝结为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习雷锋”在传承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不断书写新的故事。在今天的荆楚大地上,从各类志愿服务、公益组织的活跃身影,到各行各业涌现的学雷锋先进个人和集体,再到一个个道德模范汇成的璀璨星空,一大批时代先锋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和生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宗旨意识、强烈的奉献精神不懈奋斗、身体力行,成为改革发展最有形的正能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鲜活的体现,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进程筑起坚实的道德支撑,鼓起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强调“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新时代的巨卷正在铺展,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天地。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需要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需要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需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在新时代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我们每个人,要回答好个人与他人、有限与无限、平凡与伟大的价值命题;我们每个人,要从做好“一颗最小的螺丝钉”着手,以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