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2023年9月9日,皇冠我有幸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并作为基础教育界代表做了8分钟发言,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应具有的精神风骨,为广大教师确立了高品位的精神追求。这将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教育家型教师贵在坚守,即:守志、守行、守职、守成、守定与守正。 一、坚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型教师的价值取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以来,家国情怀都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最有力量的情感积淀。“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教育家型教师既要立大志又能守长志,立“报国之志”守“忠诚之志”,立“强国之志”守“清廉之志”。为师者,需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教书育人工作中,铭记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择一事,终一身”,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精力;为师者,DG游戏需要将个人的教书育人工作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伟业中,将小我融入大我,清廉自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杭州二中作为一所办学124年的名校,长期以来深入挖掘优秀校园文化。学校党委创建了“旗帜引领方向、使命凝聚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的红色展厅,积极开展“沿着足迹学思想、牢记嘱托建新功”现场学习活动。展厅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杭州二中的寄语“希望像二中这样的学校能够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起示范表率作用,为向高等教育输送优秀生做更大贡献”成为了全体师生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每逢重大节日活动,杭州二中的师生都会鸣响“赤子之钟”,齐声诵读“赤子宣言”:“我们在此铭心相约,一切皆不能将我与祖国的命运分开……”催人奋进、激动人心的仪式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厚植于师生心底。 学生培育方面,学校以“立志、努力、为公”为校训,努力“培育有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时代青年”,创办了弘扬家国情怀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课程体系,擦亮精神底色;推动思政活动,点燃青春亮色;浸润校园文化,淬炼思政成色;打造思政品牌,凸显杭州二中特色。 二、遵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型教师的行为准则 《论语》有言:“其身正,欧博注册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以身作则、以德立教,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教师的示范引领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渗透在教育教学的一点一滴,贯穿于学生成长的一生一世。如今,不断涌现的优秀教师代表,或耕耘教育一线勇攀课改高峰,或扎根山区投身教育扶贫,都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质朴的精神风骨教导学生、引领学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广大教师要守好精神家园,遵守行为准则,不为繁华所惑,不为名利所扰,做到身在课堂、心在学生。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实现“经师”和“人师”的相统一,争做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争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欧博代理必浚其泉源。”学校高度重视“师魂铸造”的场景浸润,矗立于学校赤子广场的知名校友雕塑,分布在教学楼走廊两侧的各届优秀学子事迹展示墙,位于中心花园的竺可桢雕塑和竺可桢长廊,以及学校正门由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题写的校名石等,都营造了浓郁的“师魂铸造”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清廉学校”建设行动计划,深化清廉文化建设,开展日常清廉教育,完善《教师清廉公约》,积极推进“五大工程”,落实“五个一批”,为广大教师树立道德情操的高线,严守师德师风的底线,全力构建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四位一体的“清廉学校”,积极打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三、笃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型教师的教育品质 “启智润心”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孔子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智”揭示了教育的科学性。“启智”要基于学情分析,欧博官网洞察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与情感状态,在合适的情境中给出恰当的点拨,要先有“脚手架”,再寻找“最近发展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心”反映了教育的艺术性。“润心”是教师潜移默化对学生人格塑造、价值引领的感化与引导。“润心”是教师与学生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情感与情感的渗透。在“启智润心”的基础上,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杭州二中教师在专业上精耕细作,注重锤炼学生学科思维,内化思维能力,发展综合素养。沐浴在高阶思维课堂中的学生不断解放心智,释放潜能,获得了与之成长相匹配的深厚的学科基础、强劲的创新意识、全面的核心素养。 除了传统的必修课程外,杭州二中还有丰富独特的选修课程,尤其是大学先修课程。学校通过构建“一核两域三类”分层分项可选的课程体系,联合国内顶尖高校开设大学先修课程,邀请众多教授进校做前沿科学讲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学校借助数字技术手段,搭建“智蕙信息大脑”,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环境,助力学子“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更高”。 四、持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型教师的职业素养 博学笃志,磨砺专业,担当有为,精其业笃其行。“名师”应该名在勤于反思、善于学习,名在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新时代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致力于自身素养能力的提升。面对新理论与新技术,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更新知识储备与教学方式,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新时代的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创造者。教师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研究与创新真正改变课堂教学,成为面向未来的探索者。 杭州二中在精心打造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改进与学生学习素养提升。近年来,学校先后成功举办了学术节、学科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吸引了全国31个省份、浙江省内9个地市的数十万教师参与其中。学校加大“学术性高中‘专家型学习者’培养的二中探索”课题研究力度,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构建教学研究共同体;学校创设了奥林匹克学院、求是创新学院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学术性机构,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落实学生素养、滋养学生思维的教改新路。 五、信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型教师的师德风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的光辉形象。教师永葆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对学生倾注无私关爱,是其师德风范与人格魅力的有力体现。教师要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平等对待学生,真诚尊重学生,悉心呵护学生,能包容学生成长过程的曲折,能发现学生的进步、改变的美好。教师要以爱育人,以情动人,用真情凝结仁爱,用责任铸就奉献,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探寻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学校积极搭建师生沟通渠道,发起了“四个走进”倡议,鼓励全体教师定期积极走进教室、走进寝室、走进社团、走进家庭。学校创设“两约一餐”活动,组织校长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教师与学生陪餐交流。党员教师点对点默默资助困难学生,结对帮扶呵护成长;学校持续深化模范教师评选机制,设立“蕙兰卓越奖”,评选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深受学生喜爱的卓越教师,发布“匠心追求,师者仁心”优秀教师系列报道,宣传先进事迹,凝聚榜样力量,积极鼓励全体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 六、恪守“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型教师的责任担当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都抱有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与精神品质。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广大教师不仅要聚焦本地本校提升发展,教书育人,培根铸魂,树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旗帜;还要关注教育欠发达地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绘就教育共富的新蓝图。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广大教师不仅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助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要关注全球发展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协作,树立人类共同体意识,向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分享中国智慧。 在浙江省全面深入落实“八八战略”、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示范省的征途中,杭州二中积极投身于浙江省山区26个“县中崛起”的教育共富事业中,参与川西高原民族地区的教育帮扶。杭州二中通过城乡合作、山海协作、民族共富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名校+”的教育共富发展模式,通过管理共进、合作办班、师资共育、竞赛共训、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学生互动等方式携手共奏教育共富“协作曲”。一批批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不计个人得失,迅速投身于祖国教育共富的事业中。他们有的远赴川西高原支教,有的援助贵州黔东南台江中学,有的主动报名到山区景宁中学执教……之江大地、川贵高原都留下了杭州二中教师奋发有为、触动心灵的教育先进事迹。 杭州二中于2016年开始每年都举办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杭州二中是峰会永久的三个平行会场之一。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已成为浙江教育的一个品牌,成为联通世界的一个窗口。此外,学校还立足中国,面向海外,让中国教育“走出去”,在国外领办了第一家全日制基础教育中国学校——迪拜中国学校(杭州二中迪拜学校),进一步展示中国基础教育的世界风采。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让我们广大教师同心同向,实干笃行,铭记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教育家型教师,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砥砺奋进,逐梦前行! (蔡小雄 作者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省杭州二中党委书记、校长) 《人民教育》2023年第21期,原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 做教育家型教师》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