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著名剧作家孙德民:文艺创作的根就是为人民抒写 娱乐新闻来源:河北日报 2019年08月23日 15:45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 为创作河北梆子《李保国》,欧博注册孙德民(前)带队深入李保国教授生前工作过的乡村实地采访。(资料片) 相春霞供图 □记者 龚正龙 8月,话剧《塞罕长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这是继今年6月河北梆子《李保国》获得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之后,我省著名剧作家孙德民又一部现实题材力作斩获殊荣。 8月5日,石家庄槐中路一个绿树成荫的院内,一间简易的办公室,年逾七旬的孙德民又一次铺开方格稿纸,着手修改新剧本。每天下午3时搞创作,是他已坚持多年的习惯。汗滴稿纸,墨色晕开,幻化为舞台上的一群人——那是在他笔下诞生的评剧艺术奠基者成兆才、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张春山、塞罕坝务林人佟保中…… 在57年的创作生涯中,孙德民不忘初心,先后创作50多部精品力作。其中,10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欧博代理7部作品获“文华奖”,3部作品获“曹禺戏剧文学奖”…… “无论何时文艺创作都要把根留住,这个根就是为人民抒写” 记者:《塞罕长歌》《李保国》《百合岭》《雾蒙山》……这些年,您的笔复活了一个又一个时代人物,创作出一台又一台叫响全国的精品剧目。这些来源于生活、抒写人民、讴歌时代的艺术,为何历久弥新、魅力长存,对此,您怎么理解? 孙德民:一个剧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反映着他的文化心态和价值取舍。我从小喜欢戏剧,舞台上的悲欢离合和朴素价值观,一直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选择戏剧创作这条路之后,我本能地愿意用戏剧去弘扬人间大爱和担当精神等美好的事物。我觉得,这是一个剧作家对戏剧、对大地的质朴感情。 “精神的守望者”是剧作家的“天性”,欧博官网戏剧生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与民众呼吸与共。这些年来,不管戏剧理念如何变化,有些“规则”我一直恪守着,我认为,无论何时文艺创作都要把根留住,这个根就是为人民抒写。比如《百合岭》倡导生态环保理念,《雾蒙山》反映农村改革艰难历程,《李保国》歌颂扎根太行山的时代楷模,《塞罕长歌》展现塞罕坝生态建设故事……每一部作品,都在讴歌着时代和生活,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作为剧作家,社会百态都应该去写,但即便面对那些悲剧题材时,欧博娱乐我也总愿意从一个阳光的视野去给予引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有时候愿意停一停,向来路回望审视,对一些老题材进行新的发掘,展示其新的时代精神,真正传达出时代脉动、社会需求和人民心声,给予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这大概就是一个剧作家的赤子之心和现实情怀。 “剧作家必须像农民种地一样,向生活深深地弯下腰去” 记者:为了写话剧《塞罕长歌》,您深入塞罕坝林场近10次,差不多走遍所有分场、望海楼,和四五十位务林人吃住在一起。你创作每部作品,都必须要坚持深入一线吗? 孙德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总书记这番话,欧博allbet是金玉良言。我觉得,一个剧作家,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营养,也才能为人民抒写。剧作家必须像农民种地一样,向生活深深地弯下腰去,才能深刻认知生活,找到戏剧种子,创作出那个“唯一”。《塞罕长歌》如此,其他剧目也如此。 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去燕山深处的青龙沙河村深入生活,结识了许多农民和村干部。当时一位村支部书记,一门心思带领全大队修坝造田开荒种地,想脱贫致富,但是受到村民们的质疑和不理解……三十多年后,我又来到沙河村,惊讶地发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很奇怪,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后来我挨家挨户进行采访,才知道老支书的儿子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位年轻人懂得担当,不断从群众工作中自省思考,能够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了和谐的干群关系……最终,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拥护,实现了祖祖辈辈立志要实现的愿望——让沙河村富起来!我把这样一个故事搬上舞台,创作了话剧《雾蒙山》。 走不到群众生活深处去,就触摸不到时代脉动,也抓不住现实问题的关键,创作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活、不真实。我的剧作《苍生》《野百合》《晚雪》《日头日头照着我》……都是从基层一线走访中获取的“戏剧果实”。为了创作《李保国》,我和创作团队几乎走遍了李保国工作和生活的所有地方,就是为了寻找其精神高地和价值坐标。因为,唯有扎根人民,走进生活,才能艺术再现真实。 “要坚守初心,甘于清贫,甘于寂寞” 记者: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近几年,您的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呈现井喷。据说,您正打算创作《甜水湾》《荷花淀》等反映时代脉动的新剧目,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态势,您的秘诀是什么? 孙德民:我1960年入党,迄今59年了,而我从事戏剧创作是从1962年开始。这些年来,党员这个身份,敦促我自觉地坚持主旋律创作。 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是要提升人们的精神和灵魂,这应该成为主动和自觉的艺术追求。我的剧作大都是“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正剧”,表现出深沉、内敛的审美品格。我所青睐和讴歌的主人公,也都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像张春山、李保国、佟保中……他们也深深地影响着我。 剧作家要坚守初心,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我搞了一辈子戏剧,很多人觉得我有创作天赋,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勤能补拙,我几乎从没休过节假日,没陪老伴儿和孩子逛过街,大部分作品都是节假日完成的。今年4月,老伴儿病了,我正好修改《李保国》剧本到了紧要关头,4月7号下午3时,我还在继续改剧本时,老伴竟然撒手人寰…… 这辈子选择了写剧本,就打算不停息地写下去。你谈到的《甜水湾》《荷花淀》等新戏,有的已开始筹备,有的还未正式着手。我曾在剧本中写过一句话:“当我们背起责任的行囊,即使里面装的不是财富,而是沉甸甸的石头,只要值得,就该勇敢地将它放在肩上。”一个对党对人民有责任的剧作家,一个立志“培根铸魂”的剧作家,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勇敢前行。这就是担当! (责任编辑:) |